试论中国陆相油气侧向源——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的拓展和运用

被引:19
作者
陈衍景
张静
刘丛强
何顺东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陆相油气田; 盆山转换; 油气侧向源; 低温热液金属矿床; 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 中国;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1.03.009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笔者根据我国陆相盆地富油、海相地层贫油、“盆小油量大”、油气与金属—非金属矿床伴生等特点,提出油气成藏物质侧向源的观点,依据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CPMF)分析盆山转变过程中流体产生、运移、有机—无机分离和富集的机制,建立了盆山转换过程流体作用与油气侧向源模式。从油气田富集金属元素,造山带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含烃类等有机组分,盆地沉积所堆积的有机质随盆山转换而形成油气,现代油气盆地与造山带金属矿集区空间耦合等4个方面论证了油气成藏物质侧向源的客观性和流体运移成藏模式的科学性。讨论了中国陆相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提出了今后油气勘查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61 / 271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