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民俗学的学科基础与民俗叙事问题研究

被引:18
作者
田兆元 [1 ]
程鹏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2] 上海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旅游民俗学; 民俗旅游; 旅游民俗; 民俗叙事; 民俗景观; 民俗表演; 观赏性;
D O I
10.13698/j.cnki.cn36-1346/c.2017.01.011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K890 [民俗学];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0303 ; 030304 ; 0304 ;
摘要
民俗旅游是社会热点,也是学界显学。民俗旅游研究火爆,旅游民俗研究稀少是其现状,建立旅游民俗学的学科框架迫在眉睫。旅游民俗学是以民俗学的视角对于民俗旅游与旅游民俗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俗旅游产业和旅游民俗文化事业开展社会服务的一门科学。旅游民俗学有着四个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一是可用于旅游的民俗资源及其转化研究,二是对于民俗旅游的经济研究与服务,三是对于旅游者与从业者的研究与服务,四是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传承及其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民俗学首先需要更新自我对于民俗的解释,才可能为民俗旅游产业提供服务。民俗的核心属性是构建认同,叙事是民俗的存在形式,通过民俗叙事拓展民俗旅游研究的空间,是民俗学家的独特优势。以语言叙事、仪式表演行为叙事和景观叙事为一体的民俗大叙事观,是旅游民俗学的研究入口。大叙事学说,民俗认同学说,可以此为基础构建旅游民俗学研究的话语系统。民俗表演的观赏性与民俗景观的观赏性,都是民俗叙事的再生产的重要内容。把民俗叙事研究定位为旅游民俗学的学科基础和前提,是因为民俗旅游不能离开民俗叙事而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国新时期民俗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田兆元教授访谈 [J].
田兆元 ;
阳玉平 .
社会科学家, 2016, (04) :3-6+161
[2]   走向景观叙事:传说形态与功能的当代演变研究——以法海洞与雷峰塔为中心的考察 [J].
余红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2) :110-117+155
[3]   经济民俗学:探索认同性经济的轨迹——兼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本质属性 [J].
田兆元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6 (02) :88-96+154
[4]   村庄记忆——民俗学参与文化发展的一种学术路径 [J].
刘铁梁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5) :3-12
[5]   江绍原《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新探 [J].
张群 .
旅游论坛, 2013, 6 (01) :96-101
[6]   民俗旅游与旅游民俗的辨析 [J].
黄德烈 .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 (03) :109-110
[7]   民俗旅游学论纲 [J].
吴忠军 .
旅游学刊, 1998, (S1) :75-78
[8]   略论民俗旅游 [J].
陶思炎 .
旅游学刊, 1997, (02) :36-38+62
[9]   让游客到民俗气氛中去感受异域风情 [J].
刘其印 .
民俗研究, 1995, (01) :15-16
[10]   试论民俗旅游的类型及其区域特征 [J].
李慕寒 .
民俗研究, 1993, (02) :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