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命史飑线在强、弱对流降水过程中的异同点分析

被引:19
作者
姚晨
郑媛媛
张雪晨
机构
[1] 安徽省气象台
关键词
强、弱对流降水过程; 强降水超级单体; 弓形回波; 中气旋监测预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发生在我国中纬度地区不同对流环境下两次长生命史飑线过程的物理机制和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飑线在近地面层有较强的水汽辐合,但强对流降水过程中的飑线湿层深厚,水汽辐合的层次更为深广、强度更强,存在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2)高层强冷平流与低层暖平流的叠加是飑线的共同特征之一;不同之处在于弱对流降水过程中飑线不稳定层结的建立更多地依靠高层冷平流的作用,有更高的温度直减率,具有弱降水超级单体的一些特征;强对流降水过程中飑线低层暖平流的加强也是造成大气不稳定的重要原因,θse在中层呈现出湿中性层结特征,存在更大的热力不稳定度,是典型的强降水超级单体特性。(3)长生命史飑线的发展离不开强环境风垂直风切变;强对流降水过程中垂直风切变主要是风速随高度变化而产生的,弱对流降水过程中垂直风切变主要表现为风向随高度的变化。(4)飑线沿着出流边界和引导气流方向移动。(5)飑线在雷达回波上的共同点:都出现典型弓形回波,减弱的标志亦是阵风锋逐渐远离回波主体,弓形回波逐渐断裂,强回波后侧的层状云回波面积开始增大;不同点在于弓形回波的演变方式不同,弱对流降水过程中的弓形回波有超级单体风暴的典型结构,而强对流降水过程中弓形回波的形成是由强降水超级单体的发展而来,单体结构明显不同于经典超级单体中非降水或弱降水超级单体。(6)速度场上低层存在着径向速度的大值区,中低层有辐合,并伴有中气旋存在,中层存在明显的MARC(Mid-Altitude Radial Convergence)。1km高度以下的径向速度大值区、MARC和中气旋对地面灾害性大风有提前预警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66 / 137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一次致灾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赵俊荣 ;
郭金强 ;
杨景辉 ;
杨建成 .
高原气象, 2011, (06) :1681-1689
[2]   “090723”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及强风原因分析 [J].
王福侠 ;
裴宇杰 ;
杨晓亮 ;
李宗涛 ;
俞小鼎 .
高原气象, 2011, 30 (06) :1690-1700
[3]   2009年6月3~4日黄淮地区强飑线成熟阶段特征分析 [J].
孙虎林 ;
罗亚丽 ;
张人禾 ;
刘黎平 ;
王改利 .
大气科学, 2011, 35 (01) :105-120
[4]   重庆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综合分析 [J].
廖向花 ;
周毓荃 ;
唐余学 ;
李轲 .
高原气象, 2010, 29 (06) :1556-1564
[5]   湖北一次飑线过程的观测分析及数值模拟 [J].
王晓芳 ;
胡伯威 ;
李灿 .
高原气象, 2010, 29 (02) :471-485
[6]   一次强飑线内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的单多普勒雷达分析 [J].
潘玉洁 ;
赵坤 ;
潘益农 .
气象学报, 2008, (04) :621-636
[7]   一次典型飑线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J].
姚叶青 ;
俞小鼎 ;
张义军 ;
程华 ;
魏鸣 ;
李劲 .
高原气象, 2008, (02) :373-381
[8]   我国飑线发生条件的研究 [J].
丁一汇 ;
李鸿洲 ;
章名立 ;
李吉顺 ;
蔡则怡 .
大气科学, 1982, (01) :18-27
[9]  
中国之暴雨[M].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