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型体制、生计模式与产业扶贫中的目标失灵——以黔西南L村为例

被引:33
作者
袁明宝
机构
[1]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西南民族农村; 压力型体制; 生计模式; 产业扶贫; 目标失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立足于西南民族农村的产业扶贫实践,从基层政府压力型体制下的行为逻辑和少数民族文化特质下型塑的生计模式角度,探讨了产业扶贫政策的运作逻辑及困境成因。指出基层政府面临着精准扶贫考核上的短期性要求与产业扶贫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张力,出现了对政策的变通式执行,优先考虑能否达到贫困户精准脱贫的数据指标,贫困户能否真正脱贫成为次要考量。西南民族农村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嵌入于当地社会文化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追求的是农业生产能服务于家庭生活和社会文化需求,而市场化导向的产业扶贫政策难以与少数民族农户地方性的生计方式相适应,使得产业扶贫政策遭遇到民族农村传统生计模式的排斥。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的类型、形成机制与治理——以湖北秭归县为例 [J].
袁明宝 .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 (03) :14-19
[2]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对华北李村产业扶贫项目的考察 [J].
许汉泽 ;
李小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 (01) :9-16
[4]   国家干预与农业转型 [J].
龚为纲 ;
张谦 .
开放时代, 2016, (05) :57-75+7
[5]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产业化扶贫政策执行逻辑的探讨——以Y村大棚蔬菜产业扶贫为例 [J].
李博 ;
左停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42 (04) :66-73+190
[6]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要做好三件事[J]. 姚冬琴.中国经济周刊. 2016(11)
[7]   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的角色 [J].
梁晨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5) :7-15
[9]   产业化扶贫模式选择与利益联结机制研究——以河北省易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例 [J].
白丽 ;
赵邦宏 .
河北学刊, 2015, 35 (04) :158-162
[10]   脱嵌的产业扶贫——以贵州为案例 [J].
孙兆霞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5, (03)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