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单相流体渗流特征

被引:13
作者
郝明强 [1 ]
刘先贵 [2 ]
胡永乐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微裂缝; 特低渗透; 单相; 渗流; 越流压力; 运动方程;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7.06.01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具有特殊的渗流运动规律。通过对不同渗透率的微裂缝性特低渗透率岩心进行越流压力实验测试,发现岩心的导流能力基本由微裂缝提供,基质贡献极其微弱,基本没有窜流现象发生,其越流压力曲线形态接近于单一介质越流压力曲线形态。利用不同粘度的流体对不同渗透率的微裂缝性特低渗透率岩心进行单相渗流动态测试,结果表明,渗流曲线呈下凹型非线性曲线形态,但真实启动压力梯度比较大,且在渗透率较小时,启动压力梯度剧增,弯曲段比较长,拟直线段出现时间比较晚,流体的密度和粘度、油藏渗透率及启动压力梯度等均应考虑为压力的函数。在分析对比越流压力曲线和渗流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的运动方程,该方程综合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压敏效应等影响因素,是达西定律的推广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1+116 +1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低渗透非线性渗流规律研究.[D].尚根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 01
[2]   启动压力梯度变化下低渗透油藏IPR影响因素的探讨——对《低速非达西渗流产能方程的建立》一文的商榷 [J].
王厉强 ;
李彦 ;
杜洪荣 ;
寇根 ;
代翔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2) :78-80+116
[3]   粘土矿物及流体对低渗透岩心渗流特性的影响 [J].
王正波 ;
岳湘安 ;
韩冬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2) :89-92+95+117
[4]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压力敏感性研究 [J].
郝明强 ;
杨正明 ;
刘学伟 ;
刘先贵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4) :471-473
[5]   吸附水层对低渗透油藏渗流的影响机理 [J].
刘德新 ;
岳湘安 ;
燕松 ;
侯吉瑞 ;
汪龙梅 ;
张继红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6) :40-42+84
[6]   低渗透油藏岩石物性对渗流的影响分析 [J].
刘中春 ;
岳湘安 ;
王正波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4, (06) :39-41+83
[7]   裂缝渗流研究最新进展 [J].
周德华 ;
焦方正 ;
葛家理 .
海洋石油, 2004, (02) :34-38
[8]  
现代油藏渗流力学原理.[M].葛家理等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9]  
低渗透砂岩油田开发.[M].李道品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10]  
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物理.[M].(奥)薛定谔(A.E.Scheideggcr)著;王鸿勋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