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的局限与完善

被引:3
作者
吴雨辉
陈晓兰
机构
[1] 广东金融学院
关键词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学术评价机制; 学术道德体系;
D O I
10.13391/j.cnki.issn.1674-7798.2016.05.018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以下简称《规范》)的制定与推行,是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一大尝试。然而,对于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长期存在的知识产权流失严重和成果转化率低两大问题,《规范》的作用极为有限。究其原因,是因为《规范》忽略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特殊性,在条款的设计上出现了缺漏和错位。只有充分认识到学术评价机制、学术道德体系和高校自身性质所导致的特殊性,《规范》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成因与改进 [J].
王珍愚 ;
纵刚 ;
汪正虎 ;
夏楠楠 .
科学学研究, 2012, 30 (10) :1488-1493+1508
[2]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现代服务体系初探——兼及IV的挑战与启示 [J].
徐棣枫 ;
邱奎霖 .
科技与法律, 2011, (05) :35-40
[3]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问题剖析及对策研究 [J].
黄亦鹏 ;
李华军 ;
吴凡 .
科技管理研究, 2011, 31 (11) :142-146
[4]   论高等学校的知识产权保护 [J].
郭洪波 .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58-61
[5]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的流失与控制 [J].
曲博 ;
朱雪忠 .
知识产权, 1995, (06) :35-38
[6]  
发明人合法权益保护任重道远[N]. 赵世猛.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5 (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