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中中立性帮助行为的可罚性认定路径

被引:3
作者
李亚龙 [1 ]
王步川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法学院
[2] 江苏金砖律师事务所
关键词
中立性帮助行为; 限制处罚; 可罚性认定; 网络犯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在信息网络犯罪的帮助行为中,存在大量的中立行为,即形式上是一般的日常行为或业务行为,但实际上却对某些犯罪行为产生了帮助作用的行为。对于中立性帮助行为,限制处罚说具有合理性。限制处罚应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处罚范围进行限制,同时还需要具体地判断刑罚效果。中立性帮助行为的可罚性认定应当区分行为样态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其中,不作为的方式,先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保证人义务,还需要考虑行为可能性以及期待可能性,即如果行为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成本过高,则没有合法行为的行为可能性,而不能对其进行处罚;如果阻止帮助行为对犯罪的促进,只能通过侵犯通信秘密、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的方式进行,则不具有期待可能性,也不可罚。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立的帮助行为与客观归责理论 [J].
姚万勤 .
法学家, 2017, (06) :129-142+179
[2]   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 [J].
张明楷 .
法学论坛, 2017, 32 (06) :16-34
[3]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法责任——刑法总论中的核心问题[J]. 乌尔里希·齐白,王华伟. 刑法论丛. 2016(04)
[6]   中立的帮助行为论 [J].
陈洪兵 .
中外法学, 2008, 20 (06) :931-957
[7]  
刑法总论教科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金霍伊泽尔,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