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菌毒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21
作者
康霄文
龙晓波
彭绍裘
陈捷
姚健民
刘维志
宋佐衡
机构
[1] 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
[2] 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纹枯菌毒素; 生物活性测定; 电导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2.41 []; S511.1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1 ;
摘要
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在改良的 Richard 培养基中培养能够产生毒素。培养滤液经离心、灭菌、活性炭粒吸附层析、甲醇洗脱获得精提纯毒素结晶。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粗毒素对水稻胚根、胚芽有睨显的抑制作用,对水稻4叶期幼苗有致萎作用;用电导法测定,104ppm 的粗毒素引起细胞膜的损伤率达60%左右。该毒素活性比较稳定,经105Pa 高压(121℃)处理15分钟仍不失其活性。用毒素接种寄主表现出与病原菌侵染类似的症状。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现代化学试剂手册[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段长强等编, 1988
[2]  
水稻纹枯病及其防治[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彭绍求等 编著, 1986
[3]  
Weheeta A et al. Current Science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