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置入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英文)
被引:4
作者:
房铭辉
[1
]
王嗣欣
[1
]
周丽红
[1
]
赵亮
[1
]
林大正
[1
]
高燕军
[1
]
米艳娟
[1
]
刘志华
[2
]
陈启东
[3
]
机构:
[1]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 郑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
[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来源: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半胱氨酸;
材料生物相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择2003-02/2006-02北京天坛医院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25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患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知情同意。于颈内动脉颅内、外段以及椎、基底动脉25根狭窄的血管上放置25枚支架,术后6~12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估血管再狭窄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术前、术后3d和造影复查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术后随访6~12个月时12例(48%)出现了再狭窄,其中6例再狭窄超过50%,余6例再狭窄10%~30%。另外13例血管未发现明显再狭窄。术前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支架置入后3d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术前(P<0.01);6~12个月复查时再狭窄组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未狭窄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支架置入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可能与术后再狭窄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87 / 790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