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东凸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16
作者
邹潋滟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垦东凸起;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8.04.008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揭示垦东凸起构造特征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在明确构造格局及油气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垦东凸起由前古近系潜山与古近系-新近系超覆、披覆构造层组成,在古生界、中生界潜山的基础上,由构造变动与沉积作用控制形成了多级次东西相间、南北延伸,且被多条断层切割的鼻状构造格局。受构造控制,该区油气也具有东西分隔、南北成带的分布特征。构造格局控制的连通砂体及断层分布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指向;圈闭类型及其发育位置、断层发育特征决定了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成藏期断层活动强度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29+112 +112-1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济阳断陷湖盆输导体系研究与实践附视频 [J].
王永诗 ;
郝雪峰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394-400
[2]   中国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陆内变形特征与油气矿藏富集 [J].
贾承造 .
地学前缘, 2007, (04) :96-104
[3]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双断凹陷类型及特征 [J].
郝琦 ;
刘震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37-41+113
[4]   郯庐断裂对垦东地区构造和成藏的影响 [J].
付兆辉 ;
李敏 .
海洋石油, 2005, (02) :15-19
[5]   车西洼陷缓坡带下第三系低位扇勘探 [J].
郭玉新 ;
林会喜 ;
王亚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06) :28-30+41
[6]   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与新生代盆地叠合关系探讨 [J].
吴智平 ;
李伟 ;
任拥军 ;
林畅松 .
地质学报, 2003, (02) :280-286
[7]   沾化凹陷缓坡带油气运移及成藏模式 [J].
庄文山 ;
石砥石 ;
彭传圣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02) :29-31+4
[8]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J].
张善文 ;
王永诗 ;
石砥石 ;
徐怀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1-10
[9]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特征 [J].
王颖 ;
赵锡奎 ;
高博禹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2) :181-187
[10]   汤原断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罗群 ;
白新华 .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9, (03) :24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