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符号教育学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13
作者
崔岐恩
机构
[1] 岭南师范学院粤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符号; 教育; 符号学; 符号教育学; 教育符号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5 [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教育学分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现代符号学与教育学最为切近的源头有三:一是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这成为语言教育教学的符号学资源;二是以皮尔斯为首的逻辑修辞符号学,把符号学拓展到语言学之外无限宽广的领域;三是以卡西尔等为首的文化符号学,成为教育哲学、教育文化学的符号学资源。从学科角度来看,"以何者为主"构成两个路向:一是偏向教育学的符号教育学即Semiotic Pedagogy或Semiotic Education,主要以符号学的理论资源研究教育问题;二是偏向符号学的教育符号学,即Educational Semiotics(EduSemiotics)或Pedagogical Semiotics,主要探究教育领域的符号现象和规律。国外符号教育学的兴起源于两个重要基石:第一,符号学的普适性与教育的弥散性不谋而合;第二,符号学对意义的追求与教育学文化品格志同道合。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符号学与人文学科跨学科方法研讨会”纪要 [J].
李宏图 .
史学理论研究, 2003, (01) :149-151
[2]  
宗教的形成·符号的意义及效果[M]. 译林出版社 , (英) 怀特海 (Whitehead, 2012
[3]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赵毅衡, 2011
[4]  
人论[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德)恩斯特·卡西尔(ErnstCassirer)著, 2003
[5]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石中英著, 2001
[6]  
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 山西教育出版社 , 石中英著, 1999
[7]  
理论符号学导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幼蒸著, 1999
[8]  
Reading Kristeva through the Lens of Edusemiotics: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J] . Inna Semetsky.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 2015 (10)
[9]  
Review of Inna Semetsky, The Edusemiotics of Images: Essays on the Art–Science of Tarot[J] . Ronald Bogue.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 2014 (5)
[10]  
Semiotics Education Experience – Edited by I. Semetsky[J] . BARBARA J. THAYER‐BACON.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 201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