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计算方法初探

被引:14
作者
于曼 [1 ,2 ]
彭万贵 [1 ,2 ]
葛大兵 [1 ,2 ]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2] 湖南农业大学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二氧化碳; 碳足迹; 计算方法;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1.19.069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X11 [环境数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目前,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世界各国达成协议,发展低碳经济,创建低碳社会。"碳足迹"是人类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概念,其计算方法关系到低碳经济的评价体系。为了计算"碳足迹",本文将研究区域内所有的碳主体分为能源消耗账户、土壤呼吸账户、生物资源账户,明确"碳足迹"的计算公式,确定各个账户下的CO2排放量,从量化评价指标入手,对"碳足迹"的计算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
引用
收藏
页码:11708 / 1171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低碳经济:机遇与挑战[J]. 张薛.节能与环保. 2009(07)
[2]   “碳足迹”与“低碳族” [J].
沈玉保 ;
彭怀松 .
语文建设, 2009, (06) :71-72
[3]   认识“碳足迹” 倡导低碳生活 [J].
王秋 ;
施阳 .
化学教育, 2009, 30 (03) :5-7
[4]   绿色奥运聚焦之二:碳足迹——标记绿色奥运之路 [J].
高爱舫 .
环境教育, 2008, (02) :23-24
[5]   计算你的碳足迹 [J].
单力 ;
阿柱 .
环境, 2007, (08) :54-56
[6]   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状况研究进展 [J].
沈文清 ;
马钦彦 ;
刘允芬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2) :312-317
[7]   生态足迹方法及研究进展 [J].
刘淼 ;
胡远满 ;
李月辉 ;
常禹 ;
张薇 .
生态学杂志, 2006, (03) :334-339
[8]   中国2002年省域生态足迹分析 [J].
陈敏 ;
王如松 ;
张丽君 ;
怀保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3) :3424-3428
[9]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平衡的研究方法及进展 [J].
刘华 ;
雷瑞德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4) :835-843
[10]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研究进展 [J].
齐志勇 ;
王宏燕 ;
王江丽 ;
刘书宇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3, (02) :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