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区经济运行效率对比分析(1988-2009)——基于多层面时空耦合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和分解

被引:5
作者
王大鹏 [1 ]
朱迎春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关键词
Malmquist指数;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变化; 东中西部地区;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0.09.004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文章以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和大陆30个省区市为评价单元,应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88-2009年上述研究对象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运行效率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中国Malmquist指数均值较高(1.033),但在1998-2006年经历了一个较低增长期(0.982),技术进步主导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均大于1.0,中部地区技术进步大于1.0,技术效率变化小于1.0,而西部地区两项指数均小于1.0,这与经济发展状况相悖。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可通过技术引进和吸收缩短与东部地区的技术差距,另一方面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有效带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J].
蔡跃洲 ;
郭梅军 .
经济研究, 2009, 44 (09) :52-65
[3]   交通运输、经济增长及溢出效应——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空间经济计量的结果 [J].
胡鞍钢 ;
刘生龙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5) :5-14
[4]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J].
王小鲁 ;
樊纲 ;
刘鹏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4-16
[5]   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 [J].
王大鹏 ;
朱迎春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1) :99-108
[6]   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 [J].
郑京海 ;
胡鞍钢 .
经济学(季刊), 2005, (01) :263-296
[7]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颜鹏飞 ;
王兵 .
经济研究, 2004, (12) :55-65
[8]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J].
易纲 ;
樊纲 ;
李岩 .
经济研究, 2003, (08) :13-20+90
[9]   经济发展战略对劳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J].
林毅夫 ;
刘培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4) :18-32+204
[10]  
DEA and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es of the 1978 Chinese economic reforms[J] . W.W. Cooper,Subal Kumbhakar,Robert M. Thrall,Xuelin Yu.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 199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