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侏罗纪南大岭组玄武岩的继承锆石年代学及其含义

被引:48
作者
赵越 [1 ]
宋彪 [2 ]
张拴宏 [1 ]
刘健 [1 ]
机构
[1] 地壳形变地表过程开放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北京离子探针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古生代; 侏罗纪; 继承锆石; 华北克拉通; SHRIMPU-Pb年龄; 南大岭组玄武岩; 北京西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45 [];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文中报道了北京西山侏罗纪南大岭组玄武岩的锆石结晶年龄。115个已分析的南大岭组玄武岩中的锆石绝大部分是继承的。它们的年龄峰值集中在190Ma,310Ma,430Ma和520Ma。此外,还有171Ma,830Ma和1840Ma的年龄组,个别太古宙末和元古宙初期的继承锆石也可观察到。我们认为(174±8)Ma年龄组的锆石有可能是南大岭组玄武岩喷溢期结晶的锆石。古元古代和太古宙的继承锆石很可能来自中下地壳基底的岩石。830Ma的锆石颗粒的来源有待今后资料进一步积累说明,不排除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也曾经历过此事件。190Ma的锆石组与区域早侏罗世陆内的构造-岩浆作用有关。310Ma的锆石组形成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洋壳向华北克拉通的俯冲。而430Ma和520Ma的锆石组可能于古大陆拼合的全球事件引发的邻近陆块岩石圈深部的热扰动中生成。这些继承锆石的年龄表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至少在古生代就经历了幕式的改造。因此,其演化很可能是长期的、幕式的和渐进的。我们的观测不排斥早白垩世至早期新生代期间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可能经历的剧变,但是似乎不支持全球岩石圈在深部对超大陆裂解产生响应的观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84 / 19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辽西凌源牛营子盆地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层序及区域对比
    徐刚
    赵越
    吴海
    张栓宏
    [J]. 地球学报, 2005, (04) : 299 - 308
  • [2] 燕山板内变形带侏罗纪主要构造事件
    赵越
    张拴宏
    徐刚
    杨振宇
    胡健民
    [J]. 地质通报, 2004, (Z2) : 854 - 863
  • [3] 锆石SHRIMP样品靶制作、年龄测定及有关现象讨论
    宋彪
    张玉海
    万渝生
    简平
    [J]. 地质论评, 2002, 48(S1) (S1) : 26 - 30
  • [4] 北京西山杏石口组发育特征及其时代
    米家榕
    张川波
    孙春林
    宁岩
    姚春青
    [J]. 地质学报, 1984, (04) : 273 - 283+357
  • [5] S. H. Zhang,Y. Zhao,B. Song.Hornblende thermobarometry of the Carboniferous granitoids from the Inner Mongolia Paleo-uplift: implications for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block[J].Mineralogy and Petrology,2006
  • [6] I. S. Williams,S. Claesson.Isotopic evidence for the Precambrian provenance and Caledonian metamorphism of high grade paragneisses from the Seve Nappes, Scandinavian Caledonides[J].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1987
  • [7] 崔盛芹等著.燕山地区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 [8] 陈芬等 著.北京西山侏罗纪植物群[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