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南部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油气运移、成藏机理

被引:19
作者
王震亮 [1 ]
刘林玉 [1 ]
于轶星 [2 ]
周荔青 [3 ]
吴聿元 [2 ]
朱桂生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3] 中国石化华东分公司
关键词
腰英台地区; 青山口组; 流体动力; 油气运移和成藏; 成藏期次; 成藏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致密砂岩中的油气成藏是油气地质学领域内的前沿问题。如何将影响油气运移成藏的流体动力、成岩事件与油气成藏期次研究相结合,以准确确定油气的成藏机理,仍是目前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首先论证了青山口组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和生烃潜力;恢复了最大埋深时期(古近纪末)泥岩的过剩压力,探讨了流体动力作用下的油气运移、成藏特点;立足成岩作用与成藏事件的紧密联系,根据次生包裹体均一温度、自生碳酸盐矿物的碳、氧同位素资料分析了成藏期次;最后综合石油地质概念模式和储层内流体活动的记录,建立了油气运移、成藏的模式。研究认为,青山口组烃源岩经历了较高的热演化程度(Ro达1.0%1.2%),古近纪时其中的过剩压力可达6~11MPa,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充足动力,砂岩储层内曾于明水期(K2m)内发生过含烃流体的两期注入。提出了古近纪前、后的“跷跷板”式成藏模式,即明水期—古近纪油气主要由源区向西南方向运移,而新近纪后的油气运移主要靠浮力驱动,但因储层已致密化,难以形成较高的连续油柱,油、水的分异程度低。
引用
收藏
页码:419 / 4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榆林地区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天然气成藏机理 [J].
王震亮 ;
张立宽 ;
孙明亮 ;
付金华 ;
席胜利 ;
刘斌 .
石油学报, 2004, (03) :37-43
[2]   包裹体应用于油气地质研究的前提条件和关键问题 [J].
陶士振 .
地质科学, 2004, (01) :77-91
[3]   松辽盆地乾安—长岭凹陷大中型岩性—构造复合型油气田形成特征 [J].
周荔青 ;
张淮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5) :445-451+463
[4]   当前流体包裹体研究和应用概况(英文) [J].
池国祥 ;
周义明 ;
卢焕章 .
岩石学报, 2003, (02) :201-212
[5]   试论古水动力演化的旋回性与油气的多期次运聚 [J].
王震亮 ;
陈荷立 .
沉积学报, 2002, (02) :339-344
[6]   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J].
魏志平 ;
毛超林 ;
孙岩 ;
苗洪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3) :11-12+16
[7]   盆地流体动力学及油气运移研究进展 [J].
王震亮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2) :99-103+109
[8]   松辽盆地古地温恢复 [J].
任战利 ;
萧德铭 ;
迟元林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 (01) :13-14+55
[9]   盆地内渗透性地层超压形成机制及钻前压力预测 [J].
罗晓容 ;
杨计海 ;
王振峰 .
地质论评, 2000, (01) :22-31
[10]   碎屑储集岩成岩演化过程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特征——以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地区为例 [J].
王琪 ;
史基安 ;
薛莲花 ;
陈国俊 .
沉积学报, 1999, (04) :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