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研究——以乌鲁木齐为例

被引:30
作者
董雯 [1 ]
杨宇 [2 ,3 ]
周艳时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绿洲城镇;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效益; 乌鲁木齐;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1.04.018
中图分类号
F293.2 [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对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和研究有助于衡量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实现绿洲城市土地的高效协调利用。选取典型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利用多时相TM影像数据,对乌鲁木齐1990-2005年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数学方法从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对1990-2008年乌鲁木齐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城镇用地变化的效益明显大于农村用地,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社会效益主要使城镇居民受益;受技术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在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破坏与污染,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益是外部不经济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79 / 6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甘肃省水土资源空间分布与组合评价 [J].
董佩华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6) :834-840
[2]   天山北坡经济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J].
陶江 ;
吴世新 ;
董雯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6) :985-990
[3]   中国大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性的综合评判 [J].
李永浮 ;
党安荣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5) :798-805
[4]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评析 [J].
古丽鲜 ;
肖劲松 .
干旱区地理, 2009, 32 (04) :624-630
[5]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时空变异分析 [J].
蒋春艳 ;
刁承泰 .
水土保持通报, 2008, 28 (06) :130-134+137
[6]   区域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及其时空特征研究 [J].
陈士银 ;
陈爱珠 ;
周飞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 (11) :975-978
[7]   杭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 [J].
曹堪宏 ;
梁红梅 ;
刘会平 .
中国市场, 2008, (39) :84-86
[8]   基于DEA方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以哈尔滨市为例 [J].
宋戈 ;
高楠 .
地理科学, 2008, (02) :185-188
[9]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模型及其应用 [J].
梁红梅 ;
刘卫东 ;
林育欣 ;
刘勇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8, (02) :230-236
[10]   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变化及其区域分异 [J].
叶敏婷 ;
王仰麟 ;
彭建 ;
吴健生 .
资源科学, 2008, (03) :4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