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通站水沙过程的基本特征Ⅱ.输沙过程分析

被引:12
作者
贺松林
王盼成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3] 上海
关键词
长江; 大通站; 输沙过程; 趋势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43 [河流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江入海泥沙丰富,对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河口滩槽冲淤演变及开发治理有重要影响。大通站1953-2000年输沙序列的趋势分析和周期分析表明,虽然宜昌站输沙量和大通站径流序列无显著趋势变化,但是大通站的年输沙序列(尤其是汛期各月输沙序列)却呈现较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主要与洞庭湖、鄱阳湖及江汉湖群淤积等因素有关。由于流域产沙区主要集中于上游地区,上、中、下游的产沙效应有很大差异,因此,水沙情势相吻合的年份仅有三成。月输沙更加集中于汛期,5-10月的输沙量占全年的87.7%。关于洪枯季的输沙匹配状况也作了初步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6+109 +1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J].
陈群香 .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03) :1-4+34
[2]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建设在防洪中的作用 [J].
熊铁 ;
廖纯艳 .
水土保持研究, 1999, (02) :9-13
[3]   长江宜昌悬移质输沙量来源的成因分析 [J].
金蓉玲 .
水文, 1991, (02) :17-23
[4]   长江泥沙的来源、输移和沉积特性分析 [J].
向治安 ;
喻学山 ;
刘载生 ;
陈时若 .
长江科学院院报, 1990, (03) :9-19+28
[5]   杭州湾泥沙运移的基本特征 [J].
曹沛奎 ;
谷国传 ;
董永发 ;
胡方西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03) :75-84
[6]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M]. 科学出版社 , 许厚泽, 1999
[7]  
长江河口动力过程和地貌演变[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吉余等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