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区气候变暖的增湿效应研究

被引:10
作者
喻迎春 [1 ]
王元 [2 ]
舒守娟 [2 ]
机构
[1] 江西省气象局
[2]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江西; 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 湿旋转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应用江西地区近45a的气温、降水、水汽压、蒸发量等常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气温与降水的关系,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利用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来理解江西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变暖的湿旋转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959~1969年,江西地区气温降低时,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下降,导致降水量减少。1970~1983年,气温、降水和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的变化幅度均较小。1984~2003年,气温上升时,第二类热成风螺旋度上升,引起湿旋转作用加强,从而进一步加速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更多的降水;与此同时,地面蒸发量却减少,导致地表水增加,引发更多的地质灾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暴雨型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研究思路 [J].
魏丽 ;
单九生 ;
章毅之 ;
刘显耀 .
江西气象科技, 2005, (03) :17-22
[2]   气候变化对黄河上游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J].
蓝永超 ;
丁永建 ;
沈永平 ;
畅俊杰 ;
魏智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 (03) :122-125
[3]   气候变暖对水面蒸发的影响 [J].
车洪军 .
海河水利, 2004, (06) :13-14
[4]   论江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J].
魏丽 .
江西气象科技, 2003, (03) :5-12
[5]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黄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变化 [J].
刘晓东 ;
安芷生 ;
方建刚 ;
陈广善 .
地理科学, 2002, (05) :513-519
[6]   199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的机制分析 [J].
龚道溢 ;
王绍武 ;
朱锦红 .
地理学报, 2000, (05) :567-575
[7]   Detectability of summer dryness caused by greenhouse warming [J].
Wetherald, RT ;
Manabe, S .
CLIMATIC CHANGE, 1999, 43 (03) :495-511
[8]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M].丁一汇主编;秦大河总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
[9]  
气候异常对国民经济影响评估业务系统的研究.[M].项目办公室;项目执行专家组编;.气象出版社.2001,
[10]  
全球变化.[M].张兰生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