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晚新生代氧同位素地层学

被引:44
作者
赵泉鸿
翦知湣
王吉良
成鑫荣
黄宝琦
徐建
周震
房殿勇
汪品先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
关键词
氧同位素; 底栖有孔虫; 地层学; 古海洋学; 晚新生代;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9 [各类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 184航次1148站(18°50.17.3′N, 116°33.93′E, 水深3308.3 m) 1165个样品中底栖有孔虫的同位素分析, 获得了24 Ma以来连续的、平均分辨率为21 ka的δ18O曲线. 这是迄今全球晚新生代最连续、最完整和分辨率最高的δ18O曲线. 总体上呈梯状递增的δ18O曲线清楚地记录了晚新生代以来5次变重和3次变轻事件及2个稳定期, 反映了全球气候逐渐变冷过程的变化. 其中发生在17.2-14.5 Ma的变轻事件及14.5-13.6 Ma和3.0-2.4 Ma的两个变重事件最为显著, 都可以进行全球性对比. 13.6-10.2 Ma和6.0-3.0 Ma两个时期δ18O变动平稳和振幅最小, 代表南海晚新生底层水变化最小的稳定时期. 1148站的氧同位素记录为西太平洋和我国海相地层的全球性对比提供了最佳的剖面.
引用
收藏
页码:800 / 80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J].
赵泉鸿 ;
汪品先 .
第四纪研究, 1999, (06) :481-501
[2]   南海冰期深部水性质的稳定同位素证据 [J].
翦知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250-256
[3]   从稳定同位素与微体化石看南海南部末次冰消期古海洋变化之阶段性 [J].
翦知湣 ;
陈民本 ;
林慧玲 ;
汪品先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2) :118-124
[4]  
Marine Geology .2 Ken net t J P.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