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螺髻山地区某些混杂堆积物的成因探讨

被引:3
作者
何元庆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关键词
累积曲线; 冰碛物; 堆积物; 累积频率曲线; 碎屑沉积物; 混杂岩; 混杂堆积; 稳定矿物; 螺髻山; 地层; 砾石层; 成因探讨; 四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螺髻山位于四川西昌以南约15km,该山东侧山麓的邛海—普格断陷谷地内的则木河和鹅掌河分水之处,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抬升和第四纪以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形成横亘谷地的梁形地貌,称为大(?)梁子。大(?)梁子系成因不同的沉积物所组成,从而成为第四纪研究者们比较关注的地方。1965年,西南第四纪冰川考察队依据螺髻山东侧大(?)梁子—邛海一带不同时期的混杂堆积物划分出三次冰期,将第一冰期归为早更新世初期,第二冰期归为中更新世中后期,第三、四冰期属何时代本文未作详细说明。近年来,又有研究者认为“邛海以南,鹅掌谷地中一些呈舌状堆积物”为“冰川终碛垄”,并将所发现的紫灰色泥砾、红色泥砾和黄褐色泥砾三种不同特点、不同时代的古
引用
收藏
页码:389 / 3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四川攀西螺髻山第四纪冰川作用遗迹与冰期系列 [J].
崔之久 ;
谢又予 ;
李洪云 .
冰川冻土, 1986, (02) :107-118
[2]   四川西昌邛海以南的冰川终碛垅和冰碛系列 [J].
景才瑞 .
冰川冻土, 1982, (01) :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