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成岩作用研究及其在成岩圈闭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22
作者
金振奎
陈祥
明海慧
周新科
邹元荣
张响响
机构
[1] 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系
[2] 河南油田勘探处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安棚油田; 成岩作用; 成岩阶段; 成岩圈闭预测;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2.04.013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深层系一般指沉积盆地中埋藏深度在 2 5 0 0~ 2 70 0m以下的地层 ,其储集物性普遍很差 ,但在一定条件下 ,深部溶蚀作用可产生优质储层 ,形成成岩圈闭。然而这种成岩圈闭的预测一直是一个难题。安棚油田位于河南泌阳凹陷东南部 ,勘探成果表明 ,在该油田深层系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下部 (简称 (核三下 )席状的扇三角洲砂体中存在成岩圈闭。本次通过定量的成岩作用研究和成岩阶段划分 ,对成岩圈闭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 ,该区核三下的砂体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 ,不同的成岩作用发生于不同的埋藏深度。 2 70 0~ 310 0m之间以胶结强烈为特征 ,属于胶结带。 310 0~ 390 0m之间以次生溶蚀孔隙发育为特征 ,尤其是 32 0 0~ 36 0 0m之间 ,属于深部溶蚀带。本区核三下砂体自南而北埋藏深度逐渐变浅 ,其上倾方向处于胶结带的部分由于强烈胶结而变成致密层 ,可封堵油气 ,而下倾方向处于溶蚀带的部分由于次生溶蚀孔隙发育而成为良好储层 ,从而形成成岩圈闭。根据不同埋藏深度、不同成岩阶段孔隙发育和保存的特征 ,可预测成岩圈闭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614 / 6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陕甘宁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系延长统低渗透砂体和次生孔隙砂体的形成 [J].
朱国华 .
沉积学报, 1985, (02) :1-17+151
[2]   成岩作用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 [J].
朱国华 ;
裘亦楠 .
沉积学报, 1984, (01) :1-17
[3]  
陆相油藏描述.[M].张一伟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4]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M].郑浚茂;庞明编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