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禾混播草地群落稳定性的比较

被引:44
作者
韩德梁 [1 ,2 ]
何胜江 [1 ]
陈超 [1 ]
杨光梅 [3 ]
韩烈保 [2 ]
机构
[1]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
[3]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关键词
牧草; 混播; 群落; 稳定性;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8.05.071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连续13年测定了由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等5种牧草混播形成的群落的地上生物量,以比较各群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与物种数成正比,复杂组合的地上生物量高于简单组合。V4组合[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白三叶(T.repens)+多年生黑麦草(L.perenne)+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紫羊茅(Festuca rubra)]地上生物量最高,与其它群落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V1组合[(红三叶(T.pratense)+多年生黑麦草(L.perenne)]对杂草的抗性和竞争力最差,群落最不稳定;V3组合(白三叶+紫羊茅)对杂草具有很强的抗性和竞争力,群落稳定性最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974 / 19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群落学特征研究 [J].
董世魁 ;
胡自治 ;
龙瑞军 ;
康慕谊 ;
江源 .
生态学杂志, 2003, (05) :20-25
[2]   在不同压力和干扰条件下黑麦草与其它6种植物的竞争研究 [J].
樊江文 ;
钟华平 ;
梁飚 ;
杜占池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4) :522-530
[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进展与争论 [J].
张全国 ;
张大勇 .
生物多样性, 2002, (01) :49-60
[4]   细羊茅类草坪草在兰州的适应性研究 [J].
韩烈保 ;
牟新待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 (02) :6-8
[5]   不同利用强度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与组分动态的影响 [J].
蒋文兰 ;
李向林 .
草业学报, 1993, (03) :1-10
[6]  
常见牧草高效栽培加工7日通.[M].龙瑞军;王元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7]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M].陈宝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8]  
生物竞争理论.[M].王刚;张大勇编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9]  
贵州草地.[M].苏大学等编写;.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
[10]  
饲料生产学.[M].南京农学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