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中段早古生代双向俯冲-碰撞造山模式剖析

被引:92
作者
左国朝
吴汉泉
机构
[1] 甘肃省地矿局研究所
[2]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北祁连,拉张过渡壳,双向俯冲,俯冲杂岩,汇聚过渡壳,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十余年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通过火山—沉积组合、高压变质带及俯冲杂岩带产出特征、花岗岩浆活动、同位素年龄值等综合分析研究,结合近年区调成果,提出北祁连中段地区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模式,认为该区是在古陆壳基底上由震旦纪打开经海底扩张生成的留有微陆块的微洋盆;寒武—奥陶纪,以黑河—八宝河为轴发生海底扩张,同时分别向南北两侧发生不对称双向俯冲,北侧以前进式的弧后扩张作用产生新生洋壳向北推进,相应早期的俯冲杂岩带也随之由南向北先后反弹回跳到地表,转化为汇聚过渡壳;南侧由早期被动陆缘的拉张过渡壳转为向南俯冲的阿拉斯加型活动大陆边缘,其后缘形成弧后盆地;志留纪俯冲作用停止,洋盆消失而转为岛链带及浊流海槽并存的构造格局;泥盆纪,北侧阿拉善地块与南侧中祁连地块最终汇聚而碰撞,形成以新陆壳为特征的造山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