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吸纳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的机制——对返乡农民工的一项调查

被引:4
作者
杨华
刘芝艳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民工; 第一代; 农村; 农民工返乡; 面子竞争; 角色扮演; 负面影响; 金融; 财政金融;
D O 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09.07.035
中图分类号
D412.6 [工会工作];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302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波及中国,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下滑,尤其是沿海出口加工制造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量企业关闭,在这些工厂工作的大量农民工因此失业。据有关部门统计,到2008年底,约有2000万农民工因为失业返回家乡。数千万农民工失业和返回家乡,在任何国家都是非常重大的问题,农民工返乡因此引起整个社会的极大关注。农民工返乡后的社会适应状况如何?他们失去务工收入后,还能在家乡待多久?他们可以重新适应农村的生活吗?他们还有土地可以耕种吗?他们返乡后是否会对农村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政府应该怎样对待农民工的返乡?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回到田野进行调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分别到贵州、湖南等农民工输出大省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国稳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城市化政策,使得农村具有极强的吸纳返乡农民工的能力,农民工返乡并未引起重大的政治社会问题。中国农村再次发挥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稳定期和蓄水池的作用。而构成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调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对不同代际或者不同年龄农民工对乡村社会适应及个人生活预期差异的判断。外出务工的农民,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任务越来越重,他们不得不从比较浪漫的对城市生活的想象,回到比较现实的考虑中来。从而,在中国农村形成了非常具有中国特点的农民家庭内部分工——年轻人外出务工,年龄较大者在家务农,外出务工收入加上在家务农收入,使得中国农村的小农家庭普遍可以获得温饱以上的收入。我们若不能理解中国当前的农民生活处境,不珍惜中国农村现存的基本经营制度,我们就可能失去目前中国仍然具备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对出现重大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的回旋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地方性共识与农地承包的法律实践 [J].
陈柏峰 .
中外法学, 2008, (02) :295-308
[2]   农村综合改革20年,湄潭改出了什么 [J].
田刚 .
当代贵州, 2008, (03) :34-35
[3]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 浙江人民出版社[美]特纳(Torner, 1987
[4]  
http://www.agri.gov.cn/zcfg/t20030624-94259.htm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