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东段古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23
作者
李春峰
贺群禄
赵国光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3]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中国上海
[4] 中国北京
关键词
昆仑断裂带; 全新世滑动速率; 古地震; 地震复发间隔; 强震危险性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5 [地震活动性、地震区域划分];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东昆仑活动断裂托索湖—玛曲以东肯定那一带, 可据阿尼玛卿玛积峰为界再分为花石峡段和玛沁段两个在几何上不连续的段落. 两段在表征断层全新世活动特征的古地震事件方面有明显差异, 花石峡段的地震活动性明显高于玛沁段的地震活动性. 古地震研究表明, 花石峡段上3次强震活动相邻两次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分别约为500 a和640 a, 玛沁段上最近两次古地震事件间大致有1 000 a左右的时间间隔. 根据断层平均滑动速率计算的花石峡段7.5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为411~608 a, 相对应的同震平均水平位错约为(5.75±0.57)m.虽然玛沁段的地震活动性较弱, 但由于该段上最近一次地震事件离现在较为久远, 已经积累的应变能应该使我们对其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分析有足够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7+119 +1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东昆仑断裂带强震构造条件研究 [J].
张瑞斌 ;
张晓梅 ;
王赞军 ;
杨丽萍 .
高原地震, 2002, (01) :26-31
[2]   青海省河南MS5.1和玛沁MS5.0地震后库玛断裂带的地震活动趋势研究 [J].
都昌庭 ;
杨广华 .
西北地震学报, 2001, (02) :52-56
[3]   青海省玛沁县5.0级地震的烈度分布及其构造环境 [J].
涂德龙 ;
孙洪斌 ;
许勤 .
高原地震, 2000, (01) :22-28
[4]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强震构造条件及未来强震危险区分析 [J].
张瑞斌,赵培林,陈玉华 .
高原地震, 1996, (03) :12-21
[5]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及其强震活动 [J].
刘光勋 .
中国地震, 1996, (02) :15-22
[6]   青藏高原北部库玛断裂东、西大滩段全新世地震形变带及其位移特征和水平滑动速率 [J].
任金卫 ;
汪一鹏 ;
吴章明 ;
叶建青 .
地震地质, 1993, (03) :285-288
[7]   地震的平均重复周期、可预报复发模式及其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J].
闻学泽 .
四川地震, 1989, (02) :8-16
[8]   修沟-玛沁断裂 [J].
劳雄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9, (00) :1-7
[9]   青海花石峡地震形变带的初步研究 [J].
肖振敏 ;
刘光勋 ;
王焕贞 ;
谢新生 .
中国地震, 1988, (01) :70-77
[10]   一九三七年青海托索湖7.5级地震形变带特征 [J].
李龙海 ;
贾运鸿 .
西北地震学报, 1981, (03) :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