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体与集体间流动:论虚拟社群的参与动机与交往基础

被引:34
作者
黄彪文 [1 ]
殷美香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系
[2] 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
关键词
虚拟社群; 参与动机; 流动性;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4.09.001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目前对虚拟社群参与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受众端,以"使用与满足"及"社会认知理论"为主导范式。本研究尝试跳出使用者的行为分析框架,从虚拟社群关系的社会本质采探讨虚拟社群的参与动机。研究发现,虚拟社群的流动性特征,既满足了成员个体性表达,又实现了在共同体中的情感共应,因此成为虚拟社群参与的根本动机和交往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网民参与网络论坛的行为动机探讨与量表建构 [J].
陈然 .
新闻界, 2012, (19) :41-44+49
[2]   对当代大学生社交网站参与动机的研究 [J].
朱玺 ;
李杰 .
现代交际, 2012, (04) :240-241
[3]  
流动的时代[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英) 鲍曼 (Bauman, 2012
[4]  
Cultural difference in motivations for using social network sit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Korean college students[J] . Yoojung Kim,Dongyoung Sohn,Sejung Marina Choi.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 2010 (1)
[5]  
Social Network Sites: Definition, History, and Scholarship[J] . Danah M.Boyd,Nicole B.Ellison.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 2007 (1)
[6]   A social influence model of consumer participation in network- and small-group-based virtual communities [J].
Dholakia, UM ;
Bagozzi, RP ;
Pearo, LK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2004, 21 (03) :241-263
[7]  
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http://www.cnnic.net.cn/index/OE/00/11/index.htm . 2006
[8]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McQuail,D. SAGE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