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贵州省冰雹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55
作者
王瑾 [1 ,2 ,3 ]
刘黎平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贵州省气象局
关键词
冰雹分布; 地形因子; 数字地形分析; 分区统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42 [];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使用贵州省1961—2004年84个气象台站44年历史冰雹记录及1:1000000全国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采用基于GIS的数字地形分析、分区统计和图像分类方法,研究了冰雹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向、坡度及地形切割深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形高程是影响贵州省降雹分布的最主要地形影响因子;微观地形因子如坡向和坡度对降雹日数的变异并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大范围的地势抬升及暖湿空气的迎风坡有利于降雹;地形切割深度并不是年平均降雹日数差异的显著影响因子;纬度位置的不同,使其受暖湿空气影响程度不同,热力条件也存在差异,也是影响平均降雹日数差异的因子之一;根据3个影响因子建模获得的方程及贵州省冰雹风险分区图,经统计检验和与历史乡镇降雹资料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27 / 6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冰雹形成机理 [J].
康凤琴 ;
张强 ;
马胜萍 ;
乔艳君 ;
郭学良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4, (06) :749-757
[3]   湖北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落区诊断分析和预报 [J].
施望芝 ;
金琪 ;
郭施 ;
陈创买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2) :212-217
[4]   对流云降水过程中地形作用的数值模拟 [J].
楼小凤 ;
胡志晋 ;
王广河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1, (S1) :113-121
[5]   下地面对冰雹的影响机理 [J].
刘引鸽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295-297
[6]   复杂地形影响冰雹云发展的数值模拟实验 [J].
徐国钧 ;
余隽勇 ;
谢光荣 ;
邓辉 ;
上官力 ;
顾翠霞 ;
李春娥 ;
黎中菊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274-279+284
[7]   断层与冰雹灾害的相关分析 [J].
张鸿发 ;
邓科 ;
王有才 .
高原气象, 1995, (02) :30-37
[8]   吉林省对流性天气的分布特征及地形影响机制 [J].
谢静芳,王晓明 .
气象, 1994, (08) :43-47
[9]   地形和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 [J].
傅抱璞 .
地理学报, 1992, (04) :302-314
[10]   二维冰雹云数值模式 [J].
许焕斌 ;
王思微 .
气象学报, 1988, (02) :22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