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古苗疆走廊”——西南地区、民族研究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视阈

被引:73
作者
杨志强 [1 ]
赵旭东 [2 ]
曹端波 [1 ]
机构
[1] 贵州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2] 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关键词
古苗疆走廊; 贵州建省; 国家化; 文化线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47 [元(1271~1368年)]; K248 [明(1368~1663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元明时期新开辟的从湖广经贵州通往云南的"东路"驿道,不仅是维系内地与西南边陲往来的主要交通命脉,并且也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地区政治版图的变化。本文首次提出了"古苗疆走廊"这一概念,初步探讨了这条走廊对贵州省的建省、明清时代"苗疆"地区的"国家化"过程以及民族关系等所带来的影响,并对"古苗疆走廊"的地域及族群文化的特点等进行了初步整理和分析。就今后推进"古苗疆走廊"作为"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申报的可能性问题,也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147 +147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前近代时期的族群边界与认同——对清代“苗疆”社会中“非苗化”现象的思考 [J].
杨志强 ;
张旭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9 (05) :73-80
[2]   移民大潮推动贵州开发 [J].
史继忠 .
当代贵州, 2011, (12) :61-61
[3]   驿道提升贵州战略地位 [J].
史继忠 .
当代贵州, 2011, (10) :61-61
[4]   “通道”与贵州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建构与反思 [J].
孙兆霞 ;
金燕 .
思想战线, 2010, 36 (03) :90-95
[5]   从明代贵州的卫所城镇看贵州城市体系的形成机理 [J].
汤芸 ;
张原 ;
张建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 30 (10) :7-12
[6]   唐宋元明清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变迁 [J].
方铁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9, 19 (01) :73-88+149
[7]   论明代贵州卫所建置的特点及其职能 [J].
王继红 ;
罗康智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6) :58-61
[9]   “文化线路”的多维度内涵 [J].
姚雅欣 ;
李小青 .
文物世界, 2006, (01) :9-11
[10]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 [J].
李伟 ;
俞孔坚 .
城市问题, 2005, (04)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