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潮间带和沿岸区的耐铬菌

被引:6
作者
陈皓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潮间带; 陈皓; 数量分布; 菌数; 潮汐带; 铬污染; 重金属污染; 胶州湾; 胶澳;
D O I
10.13671/j.hjkxxb.1981.04.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首次报道了胶州湾潮间带和沿岸区的耐铬菌数量分布。讨论了耐铬菌的若干生态意义。发现沉积物表层的耐铬菌数量大,但水中的耐铬菌出现频率高于沉淀物的。找到了CT/AA与样品含铬量间的正相关。指出CT/AA可作为环境铬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数。试验了耐铬菌耐Cr3+、Cr6+、Hg2+和降解原油的能力。认为耐铬菌对环境污染有适应、忍耐、抵抗乃至降解的能力。耐铬菌在环境污染物(首先是铬污染)的迁移、转化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们是水生微生物区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耐铬菌的耐铬能力为它能参于铬污染的消除活动赋于强大活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2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海洋环境地球化学 Ⅰ.海水中铬的存在形态及其在海水—底质间相互交换研究 [J].
周家义 ;
潜琬英 ;
刘敏光 ;
魏玉婷 ;
刘贵聚 .
海洋与湖沼, 1980, (01) :30-45
[2]   青岛胶州湾沿岸夏季暴雨大量死鱼原因 [J].
顾宏堪 ;
刘明星 .
海洋湖沼通报, 1979, (01) :55-58
[3]  
微迹金属比色测定.[M].(美)谢德尔(E.B.Sandell)著;李连仲译;.地质出版社.1954,
[4]   MICROBIOLOGICAL EFFECTS OF METAL-IONS IN CHESAPEAKE BAY WATER AND SEDIMENT [J].
MILLS, AL ;
COLWELL, RR .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1977, 18 (01) :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