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法中的可预见规则

被引:28
作者
毛瑞兆
机构
[1] 山西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可预见规则; 损害赔偿; 因果关系;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03.04.010
中图分类号
D923.6 [合同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可预见规则作为限制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在世界各国民法或合同法中得到了普遍的承认。本文分析了可预见规则的法理基础 ,认为可预见规则的理论依据在于诚实信用原则。可预见规则与因果关系在功能、判断标准、所确定的赔偿范围、保护的重点等方面存在不同。判断是否可预见的因素主要是合同当事人的身份和合同的主要内容。作者主张我国合同法应将故意和重大过失的违约行为排除在可预见规则之外 ,以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和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合理预见规则适用之研究 [J].
王斌 .
现代法学, 1999, (04) :115-118
[2]  
合同法导论[M]. 法律出版社[英]P.S.阿狄亚(PatrickSelimAtiyah)著, 2002
[3]  
损害赔偿法原理[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曾世雄著, 2001
[4]  
违约责任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著, 2000
[5]  
违约损害赔偿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韩世远著, 1999
[6]  
英国合同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何宝玉著, 1999
[7]  
合同法原理[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李永军著, 1999
[8]  
法律的经济分析[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 1997
[9]  
民商法论丛[M]. 法律出版社 , 梁慧星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