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表型特征与分型比较研究

被引:4
作者
何冬梅 [1 ]
朱海明 [1 ]
马聪 [1 ]
柯碧霞 [1 ]
方伟 [2 ]
谭海玲 [1 ]
李柏生 [1 ]
邓小玲 [1 ]
柯昌文 [1 ]
机构
[1]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
[2]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检验科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核糖体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55.5 [食品卫生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的表型特征,并对其分型进行综合比较。方法对分离自广东省水产品和食物中毒的74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trh)毒力基因的PCR检测。并对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核糖体基因分型(Ribotyping)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应用BioNumerics软件对不同来源、时间和地点的分离株进行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副溶血弧菌除对氯霉素100.00%敏感外,对其余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tdh阳性率为24.32%、trh阳性率为4.05%。74株副溶血弧菌分为26种血清型,O5:K17和O2:K28型为水产品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O3:K6型为食物中毒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74株副溶血弧菌分为62个核糖体型、67个PFGE型,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结论广东省大部分食物中毒副溶血弧菌分离株携带tdh毒力基因。3种分型方法中,PFGE的分辨率最高,Ribotyping居中,血清分型最低,3种方法相结合可提高分辨率。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和自动化核糖体分型技术分析MPN法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的同源性[J]. 李薇薇,王晓英,裴晓燕,朱海明,郭云昌.卫生研究. 2010(03)
[2]   1992~200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分析——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 [J].
刘秀梅 ;
陈艳 ;
王晓英 ;
计融 .
卫生研究, 2004, (06) :725-727
[3]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菌株的血清型、耐药性及基因检测 [J].
程苏云 ;
翁景清 ;
林香娟 ;
任锦玉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2, (02) :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