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种子的萌发与休眠的研究

被引:44
作者
徐本美
张治明
张会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
关键词
蔷薇种子; 酸蚀处理; 裂口处理;
D O I
10.16590/j.cnki.1001-4705.1993.01.03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蔷薇种子的种壳约占种子风干重的80%左右。种子的透水性良好。浓硫酸处理后,可以使种壳重量减轻30%左右。种壳变薄为种子的萌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些种类可进一步采用干——湿裂口处理。使种壳出现裂纹。无论以硫酸或是裂口处理,其目的都在于增强种子的透气性。处理后的种子经过一冬层积后,发芽率可达40%~80%,而对照种子则发芽极少甚至颗粒不发。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八个品种漆树种子的萌发实验 [J].
徐本美 ;
徐玉蓉 .
中国生漆, 1988, (01) :1-7
[2]  
北京植物志.[M].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编写;.北京出版社.1962,
[3]  
种子生理学.[M].(英)克罗凯尔(W.);(英)巴尔顿(L.V.)著;张永平等译;.科学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