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差距的成因分析与未来政策取向的择定

被引:4
作者
武国友
机构
[1]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长春
关键词
地区差距; 投资政策; 均衡布局;
D O I
10.16164/j.cnki.22-1062/c.1998.01.003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我国地区差距的形成是由历史的和现实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东部地区自近代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就优于中西部地区,但建国后我国曾先后实施过均衡布局战略和以加强内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大三线”建设。这种建设战略重心的设定本来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缩小其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但由于国家政策力度的原因和十年“文革”的干扰,中西部地区未能很好地把握住这一机会,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的再度调整却又使东部地区加速了发展,进而加大了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这对于我国生产力的均衡布局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不利的。鉴于这种现实,本文提出:应从“活化市场拉力”、“调整政策取向”、“强化区域间的比较优势”等方面着眼来调适东、中、酉部之间的区际关系,以便将我国推向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建国后沿海与内陆发展差距回顾与展望 [J].
李若建 .
未来与发展, 1992, (01) :16-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