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素增强型的内生技术变化:1985~2012

被引:2
作者
袁鹏 [1 ]
叶鑫 [2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关键词
内生技术变化; 要素增强型; 要素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通过对要素效率的内生化设定,并建立要素增强型的内生技术变化模型,对1985~2012年期间中国资本、劳动和能源对技术变化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考察了技术变化的演进趋势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研发、进出口、FDI、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三种要素的效率演进具有不同影响;技术进步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其主要来源为劳动效率和能源效率的提升所导致的增强型技术变化;资本效率下降所致的负向技术变化对技术进步起到了抑制作用;劳动增强型技术变化和资本负向技术变化主要来自于技术效应,能源增强型技术变化主要来自于价格效应;规模效应对所有要素的技术变化影响均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 [J].
雷钦礼 .
统计研究, 2013, 30 (04) :83-91
[2]   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 [J].
戴天仕 ;
徐现祥 .
世界经济, 2010, 33 (11) :54-70
[3]   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价格扭曲与要素替代研究 [J].
陶小马 ;
邢建武 ;
黄鑫 ;
周雯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11) :3-16
[4]   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 [J].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08, (08) :51-64
[5]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6]  
R&D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y[J] . Albert G. Z. Hu,Gary H. Jefferson,Qian Jinchang.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2005 (4)
[7]  
Decomposition of technical change into input-specific components: a factor augmenting approach[J] . Subal C. Kumbhakar.Japan & The World Economy . 2002 (3)
[8]   Allocative inefficiency and the capital-energy controversy [J].
Christopoulos, DK ;
Tsionas, EG .
ENERGY ECONOMICS, 2002, 24 (04) :30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