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幼胚培养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力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16
作者
潘光堂
夏燕莉
刘玉贞
荣廷昭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胚性愈伤组织; 诱导力; 配合力; 遗传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用 6个玉米自交系 ,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组合进行幼胚培养 ,测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作为评价指标 ,用 Hay-m an双列杂交分析法和 Griffing配合力分析方法 1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在基因型间差异显著 ,其性状遗传为加性 -显性模型 ,加性变异占 94 .4 1% ,显性变异仅占 5 .5 9% ,显性变异表现为部分显性 ;该性状遗传力高 ,表现为受主效 -微效多基因控制的质量 -数量性状 ,且一般增效基因为隐性 ;正反交效应在部分亲本中表现显著 ;玉米高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自交系 18(红 )和 18(白 )不仅产量配合力高、抗病性强、自身产量和其他农艺性状表现好 ,而且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这一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高、特殊配合力方差小 ,是具有较大利用价值的优良自交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86 / 3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玉米幼穗培养及植株再生 [J].
付凤玲 ;
李晚忱 ;
刘玉贞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3) :278-281
[2]   小麦花药培养力的基因型差异和配合力分析 [J].
叶兴国 ;
徐惠君 ;
徐琼芳 ;
杜丽璞 ;
李志武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6) :50-55
[3]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植株再生的研究 [J].
谢友菊 ;
戴景瑞 ;
郝琨 .
遗传, 1987, (03)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