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例小儿药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1
作者
王刚
梁荆芬
机构
[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关键词
药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 药物不良反应;
D O I
10.13407/j.cnki.jpp.1672-108x.2000.04.029
中图分类号
R725.9 [小儿全身性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目的 为了解本地区小儿药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慨况,以便进一步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方法 以计量统计分析方法对我院1997-1999年诊断为药物致病住院的252例小儿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地区小儿药源性疾病以A型为主;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36.51%),过敏性休克(14.68%)以及嗜睡等神经系统反应(17.06%)等;发病年龄呈正态规律分布;药物包括p-内酰胺等15大类85个品种,维生素,疫苗及中药的发生率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结论 引发小儿药源性疾病的药物趋于离散状态,小儿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不仅与药物有关,还与小儿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和监护人的文化素质高低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同给药法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J].
黄祥,杨永革,杨学军,田惠英,梅巍 .
中国药学杂志, 1995, (04) :224-226
[2]   药源性疾病日趋严重,合理用药刻不容缓 [J].
赵秋生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4, (10) :477-477
[3]  
药物流行病学[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周元瑶主编, 1996
[4]  
新编药物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陈新谦,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