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评价的重心转向及其合理性辩护

被引:16
作者
尹伟
机构
[1] 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院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德育评价; 评“教”; 合理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摘要
当前,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学生的"学"是德育评价的重心所在。这种评"学"取向的德育评价模式是基于对完整道德教育过程和道德教育功能认识的偏颇,遮蔽了学校和教师的道德责任。转向评"教"取向的德育评价是道德教育和德育评价的特性使然,也是学校和教师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同时,应理性考量评"教"取向的德育评价的价值和作用,避免其被过分夸大或被贬损等不良倾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7+116 +1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教师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对汶川大地震中师德状况的思考 [J].
李先军 .
教育科学研究, 2008, (12) :43-46
[2]   用“道德”的方法养成道德 [J].
陆有铨 .
当代青年研究, 2008, (08) :1-4
[3]   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命题的多学科视角的审视 [J].
冯文全 .
教育研究, 2007, (10) :19-24
[4]   “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刍议 [J].
丁锦宏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15) :48-51
[5]  
制度道德教育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冯永刚, 2011
[6]  
教育的发现[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钟启泉, 2009
[7]  
社会变迁与德育实效[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杜时忠, 2009
[8]  
教学伦理[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美) 斯特赖克, 2007
[9]  
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高德胜, 2007
[10]  
道德教育[M]. 江苏教育出版社 , (美) 古德曼 (Goodman,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