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下需求响应实施模式和激励机制研究

被引:8
作者
李扬
孙宇军
王蓓蓓
机构
[1]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关键词
智能电网; 实施模式; DR; 激励机制; 需求响应; 电网公司;
D O I
10.19421/j.cnki.1006-6357.2014.03.006
中图分类号
F426.61 []; TM76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80802 ;
摘要
本文以减少智能电网条件下需求响应实施的非技术障碍为出发点,基于我国实情确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电网公司为主体和引导第三方机构参与的原则;配合智能电网建设的不同时期提出了相应的配套实施模式。此外,还通过需求响应的参与主体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激励机制重要性,合理的激励机制应能实现效益的均衡分配,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参与方的积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电力需求响应的发展动因与实施手段 [J].
张炳建 ;
徐杰彦 ;
宋杰 ;
杨永标 ;
王余生 ;
李卫良 .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3, 15 (04) :1-5
[2]   需求侧响应的实施障碍 [J].
曾鸣 ;
王冬容 ;
陈贞 .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0, 12 (01) :8-11
[3]   智能电网述评 [J].
余贻鑫 ;
栾文鹏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 29 (34) :1-8
[4]   智能电网的推动因素、研发路线和难点问题 [J].
王明俊 .
供用电, 2009, 26 (04) :1-6+21
[5]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J].
胡江溢 ;
王鹤 ;
周昭茂 .
电网技术, 2007, (18) :10-14
[6]   需求响应及其应用 [J].
李扬 ;
王蓓蓓 ;
宋宏坤 .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5, (06) :13-15+18
[7]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激励机制及其应用[M]. 中国电力出版社 , 曾鸣著, 2002
[8]  
Implementation proposal for the national action plan on demand response .2 The 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 and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