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纳木错湖地区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及地表通量交换分析
被引:15
作者:

李茂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方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赵逸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王永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青藏高原纳木错地区;
微气象特征;
地表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4 [近地面层气象学、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全年的观测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纳木错地区的草甸下垫面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和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规律,并研究了地表感热、潜热通量和辐射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初步揭示了纳木错地区草甸下垫面微气象特征和地气能量交换的一般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727 / 7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研究——GAME/Tibet与CAMP/Tibet研究进展
[J].
马耀明
;
姚檀栋
;
王介民
.
高原气象 ,
2006, (02)
:344-351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2]
青藏高原隆升对春、夏季亚洲大气环流的影响
[J].
梁潇云
;
刘屹岷
;
吴国雄
.
高原气象,
2005, (06)
:837-845

梁潇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屹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吴国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3]
青藏高原中西部下垫面对东亚大气环流季节转换影响的数值模拟
[J].
王兰宁
;
郑庆林
;
宋青丽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02)
:179-184

王兰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郑庆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宋青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
青藏高原草甸下垫面湍流强度相似性关系分析
[J].
马耀明
;
马伟强
;
胡泽勇
;
李茂善
;
王介民
;
石川裕彦
;
塚本修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5)
:514-517

马耀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马伟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茂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石川裕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塚本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5]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雨季雷达回波、降水和部分热力参量的统计特征
[J].
冯锦明
;
刘黎平
;
王致君
;
楚荣忠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4)
:368-374

冯锦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致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楚荣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6]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热带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J].
郑庆林
;
王三杉
;
张朝林
;
宋青丽
.
高原气象,
2001, (01)
:14-21

郑庆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王三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张朝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宋青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7]
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平均环流影响的数值试验
[J].
吴爱明
;
倪允琪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7, (02)
:42-53

吴爱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倪允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8]
青藏高原气象学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J].
钱正安,焦彦军
.
地球科学进展,
1997, (03)
:207-216

钱正安,焦彦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9]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季节变化
[J].
季国良
;
邹基玲
;
吕兰芝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7, (01)
:2-10

季国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吕兰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10]
青藏高原隆起对亚洲夏季风形成作用的数值试验
[J].
吴池胜
;
王安宇
.
高原气象,
1995, (04)
:42-50

吴池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王安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