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趋势谈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布局与策略思考

被引:5
作者
卢柯
孙翘
机构
[1]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 空间模式; 空间引导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3 [工业区规划、商业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通过对国际上成熟的科技创新中心或区域的案例研究与借鉴,总结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在发展模式、创新要素、空间政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将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区域分为"城市中心创新区域"、"更新创新区域"和"城市科技园(科学城)"3种类型模式。同时结合上海现状科技创新中心空间要素和问题梳理,将3种类型的科技创新区域在上海进行空间落地、整合。提出上海适应未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空间模式,最终形成1个中央创新区、1条黄浦江创新走廊、3条创新带的布局设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硅巷”:美国新科技首都 [J].
张成 .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4, (02) :51-51
[2]   科技创新城市的功能内涵、评价体系及判定标准 [J].
胡晓辉 ;
杜德斌 .
经济地理, 2011, 31 (10) :1625-1629+1650
[3]   创新驱动视角下的城市功能再设计与空间再组织 [J].
屠启宇 ;
邓智团 .
科学学研究, 2011, 29 (09) :1425-1434
[4]  
国际城市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屠启宇, 2012
[5]  
The WTO Annual Report 2011 .2 WTO. . 2011
[6]  
The Second Regional Planning .2 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 .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