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与取代芳烃多元混合体系联合毒性作用研究

被引:10
作者
董玉瑛 [1 ]
雷炳莉 [2 ]
张春宝 [1 ]
张凤杰 [1 ]
机构
[1] 大连民族学院环境工程系国家民委生物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2]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SDS; 取代芳烃; 联合毒性; 毒性评价; 发光菌;
D O I
10.13227/j.hjkx.2006.08.031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测定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3种取代芳烃苯酚、硝基苯、甲苯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以及等浓度配比下SDS与3种取代芳烃二元、三元及四元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效应,并基于常见的4种联合作用评价方法,对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对SDS与苯酚、甲苯和硝基苯的联合效应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在以SDS为底物的混合体系中,除SDS与硝基苯联合毒性表现为弱拮抗作用外,其它的二元、三元及四元混合体系的毒性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且甲苯的协同程度最强.在选择的联合研究体系中,以毒性单位法获得参数的数值较大,判定灵敏度较高.根据发光菌发光原理、SDS的分子结构特征和芳烃类化合物取代基的不同,可对联合毒性作用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643 / 164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表面活性剂的生态毒理学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J].
雷鸣 ;
廖柏寒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4, (S1) :27-30
[2]   取代苯化合物对发光菌急性毒性的测定及预测 [J].
魏东斌 ;
翟丽华 ;
董春宏 ;
胡洪营 .
环境科学, 2002, (S1) :1-5
[3]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LAS)对水生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J].
刘红玉 ;
周朴华 ;
杨仁斌 ;
廖柏寒 ;
鲁双庆 ;
余苹中 .
农业环境保护, 2001, (05) :341-344
[4]   阴离子主表面活性剂的生态学及毒性评估 [J].
禾治宇 ;
冯彩英 .
日用化学工业, 2000, (04) :22-24
[5]   硝基苯、苯酚衍生物对发光菌毒性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J].
袁星 ;
赵晓明 ;
赵元慧 ;
郎佩珍 .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05) :43-45
[6]   部分取代芳烃对绿藻毒性的研究和QSAR分析 [J].
张育红 ;
于红霞 ;
韩朔睽 ;
赵元慧 ;
王连生 .
环境化学, 1995, (02) :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