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局意义、历史机遇及优劣势分析

被引:8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贾康
钱国玉
苏明
刘尚希
刘荃
机构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建设; 经济区; 工业化; 城镇化水平; 优劣势;
D O I
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11.43.004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1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