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清对内毒素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家兔血液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罗明,李鸣真,叶望云,林宝英,徐丽君,周剑锋,王开富,张艳萍
机构
[1] 同济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医科
关键词
热毒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内毒素性,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血小板活化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54.8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间隔24h两次静脉注射内毒素方法制作家兔内毒素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同时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和热毒清等不同处理。结果:地塞米松组和热毒清组造模后测得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全血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LMNC)诱生TNF和诱生白细胞介务-1(IL-1)的水平均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P<0.001~0.05);病理学检查亦发现地塞米松组和热毒清组家兔的肝、肺组织出血、坏死和肝、肺、肾组织中微血栓形成的程度均较模型组轻。说明热毒清和地塞米松均能阻抑内毒素性DIC的发生和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血液中TNF、IL-1和PAF等炎症介质的水平,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器官损伤,防止凝血系统激活。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5+2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与炎症 [J].
孙耕耘 ;
毛宝龄 ;
吕宝璋 .
生理科学进展, 1993, (01) :23-28
[2]   单核细胞产生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动态观察 [J].
王明海 ;
何南洋 ;
Hans-Dieter Flad Artur J Ulmer .
中国免疫学杂志, 1990, (06) :23-26+6
[3]   急性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近代观点 [J].
宋怡 .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85, (04) :451-453
[4]   抗炎6号注射液治疗282例急性感染性疾病 [J].
李鸣真 ;
叶望云 .
湖北中医杂志, 1984, (05)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