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生产视角下大学生群体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29个省市大学生的实证调查

被引:4
作者
刘怡 [1 ]
张旭阳 [2 ]
高璐 [3 ]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2]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
[3]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宣传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键词
大学生网民; 数字鸿沟; 知识生产; 媒介使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5.5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知识沟研究从关注知识接收开始延伸到知识生产。该文基于全国29个省市大学生的实证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作为知识生产实践的重要群体,其数字鸿沟更多的是以知识生产方式存在,而不是知识接受的方式存在。具体表现为: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因素对于大学生社交传播偏向的知识生产和专业化媒体偏向的知识生产所起到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大学生群体原生家庭的经济地位、成长经历、使用者与工具的关系对两种维度的知识生产都产生明显影响,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使用者知识生产能力较高,与媒介工具关系密切、媒介依赖感较强的使用者知识生产能力较高;不同的行为动机影响偏向不同的知识生产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制度创设,有针对性地提供校园支持或者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以减少大学生群体的数字不均;增加相关课程整体提升大学生群体数字应用技能水平,降低新媒体数字鸿沟的程度;注重激发大学生个体自我效能,实现其自我拓展的可能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M].(美) 马克卢普;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网络心理行为公开报告.[M].程乐华编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3]   中国大学生中的三道互联网鸿沟——基于全国12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 [J].
赵联飞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6) :145-168+245
[4]   UGC时代受众的角色及内容生产模式 [J].
许同文 .
青年记者, 2015, (12) :30-31
[5]   社交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沟——微博使用、知识生产和公共参与 [J].
韦路 ;
赵璐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2 (04) :45-53
[6]   用户生成内容(UGC)概念解析及研究进展 [J].
赵宇翔 ;
范哲 ;
朱庆华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 38 (05) :68-81
[7]   “网络一代”的数字不均:大学生多模态网络使用、政治知识和社会参与 [J].
韦路 ;
余璐 ;
方莉琳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05) :90-96
[8]   第二道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大学生实证分析 [J].
曾凡斌 .
江淮论坛, 2011, (01) :134-144
[9]   Web2.0环境下影响用户生成内容的主要动因研究 [J].
赵宇翔 ;
朱庆华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 35 (05) :107-116
[10]   知识生产研究综述 [J].
傅翠晓 ;
钱省三 ;
陈劲杰 ;
张睿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 (02) :15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