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状斯氏藻STDP01克隆品系于1993年1月分离自大鹏湾底泥中的单个锥状斯氏藻孢囊,并经单细胞分离培养成藻株。在电子显微镜下,对该藻的营养细胞和孢囊形态进行了观察,该藻营养细胞与多甲藻目的其它甲藻不同,没有非常明显的甲板;孢囊球形或卵形,直径15—30μm,突起钙化长短大小不一,从钝到尖。萌发孔为中间(theropylic)型。在实验室光、温及营养盐的人工调控下,运用倒置显微镜,对锥状斯氏藻生活史进行了追踪,发现该藻属典型的甲藻生活史,由营养生长、暂时性休眠和休眠孢囊三个阶段组成。孢囊形成通过有性生殖,经两配于结合形成浮游合于并进一步形成泡囊。对孢囊形成和萌发的条件进行探讨的结果表明,在营养盐充足的条件下锥状斯氏藻生长良好,最大比生长率可达0.42d-1;氮盐缺乏是诱寻其孢囊形成的关键因子,当锥状斯氏藻生长在f/2缺氮(以25μmol/LNH4+代替NO3-)条件下孢囊形成率可达87%;磷酸盐缺乏虽然使营养生长减缓,但并不能诱导孢囊形成;对孢囊形成率也无显著影响。新形成的孢囊必须在经过一段时间休眠后,在氮源充足,光照、温度合适时方可萌发。孢囊在冰箱中经三个月储存后,在不同的温度(8,15,20和25℃)和光照(200,600160028004500,6000和7500lx)下测试其萌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