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鹤草治疗眩晕的中医机理探讨

被引:14
作者
袁伟 [1 ]
王友 [2 ]
侯仙明 [3 ]
机构
[1]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
[2]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3] 河北中医学院
关键词
眩晕; 仙鹤草; 机理探讨; 痰饮; 止血; 补敛两性; 美尼埃病;
D O I
10.16370/j.cnki.13-1214/r.2013.04.019
中图分类号
R255.3 [眩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蔷薇科植物仙鹤草最早见于宋代苏颂等编撰的《图经本草》。其别名较多,如瓜香草、铁胡蜂、脱力草、龙牙草、刀口草等,在我国分布极广,一般应用干燥地上部分。其作用广泛,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如咯血、吐血、崩漏下血、血痢)、疟疾、痈肿疮毒、阴痒带下等病症,因其又名脱力草,故还可用于治疗脱力劳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除了治疗上述病症外,医家们还发现其对眩晕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