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稻产量相关性状的水分生态效应分析

被引:4
作者
康海岐 [1 ]
吕世华 [1 ,2 ]
高方远 [1 ]
罗大刚 [1 ]
陆贤军 [1 ]
任光俊 [1 ]
机构
[1]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南方丘区节水农业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旱稻; 生物节水; 水分生态效应; 多元统计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探析水、旱稻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水分生态效应,研究其产量性状的水分生态特性,为节水抗旱稻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55份水、旱稻材料在水种、无覆盖旱种及旱地膜覆盖种植等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产量相关性状表现为依据,通过多元分析系统解析单株产量等10个性状的水分生态效应。【结果】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水、旱稻供试材料在性状之间、材料与性状之间及材料之间具有明显的水分生态效应差异,相关性状对单株产量(GYP)的影响方式及互作关系差异明显,材料与性状的对应关系也不同。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单株产量与9个产量相关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千粒重(KGW)、有效穗数(PPP)和穗实粒数(FGP)是影响单株产量的共同因素,当水分条件发生变化时,将有1-3个其它相关性状对单株产量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数对单株产量具有较大的决定作用,其次为穗总粒数(SP)和千粒重,其它性状的决定作用相对较小。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其影响机制有所不同。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数对单株产量具有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穗总粒数为较大的正向间接作用,其它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主要通过前三者产生。当水分胁迫程度增强时,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作用逐渐增强,与其它相关性状间的互作关系变得复杂和多元化。而水分增多时,有效穗数的增产作用则凸显出来,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则相对降低,与其它性状的互作关系趋向简化,体现了水稻在不同水分生态条件下产量的自适应调节机制。在水分递减情况下,水稻的产量性状特征先由穗大粒多兼顾大粒向大穗大粒、多蘖多穗高结实率2个向量方向分化,最后趋向于以多穗获得产量。因此,针对节水抗旱稻培育,其育种选择性状指标应与水稻有所区别,不同的水分条件下高产技术策略应有所不同。【结论】水、旱稻的产量结构性状在不同水分生态条件下存在一种自适应调节机制,其育种选择指标应各有所侧重。节水抗旱稻产量育种应注重分蘖成穗能力和结实性的选择与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790 / 380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水稻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J].
路兴花 ;
吴良欢 ;
庞林江 .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 (02) :186-190
[2]   水分亏缺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的相关研究 [J].
张卫星 ;
朱德峰 .
中国稻米, 2007, (05) :1-4
[3]   水分胁迫对旱作水稻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J].
柏彦超 ;
倪梅娟 ;
王娟娟 ;
瞿益民 ;
盛海君 ;
封克 ;
钱晓晴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6) :101-104
[4]   控制灌溉水稻叶片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试验研究 [J].
彭世彰 ;
徐俊增 ;
黄乾 ;
吴宏霞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1) :47-52
[5]   不同灌水量对水、旱稻营养生长和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J].
邹桂花 ;
梅捍卫 ;
余新桥 ;
刘鸿艳 ;
刘国兰 ;
李名寿 ;
罗利军 .
作物学报, 2006, (08) :1179-1183
[6]   覆草旱作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节水效应 [J].
秦江涛 ;
胡锋 ;
李辉信 ;
王一平 ;
黄发泉 ;
黄花香 .
中国水稻科学, 2006, (02) :171-176
[7]   结实期水分胁迫对两系杂交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
赵步洪 ;
叶玉秀 ;
陈新红 ;
王志琴 ;
杨建昌 ;
朱庆森 ;
张洪熙 .
扬州大学学报, 2004, (01) :46-50
[8]   水分亏缺下作物补偿效应类型及机制研究概述 [J].
赵丽英 ;
邓西平 ;
山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3) :523-526
[9]   不同地表覆盖旱作水稻和水作水稻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J].
黄新宇 ;
徐阳春 ;
沈其荣 ;
周春霖 ;
尹金来 ;
Dittert K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3) :140-143
[10]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的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 [J].
钱晓晴 ;
沈其荣 ;
徐勇 ;
王娟娟 ;
沈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3) :39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