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产业补贴政策为什么进退难以自如?——基于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博弈分析

被引:7
作者
聂新伟 [1 ]
徐齐利 [2 ]
机构
[1] 国家信息中心产业研究中心
[2]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光伏产业; 财政补贴; 平价上网; 产能过剩;
D O I
10.16620/j.cnki.jrjy.2019.06.002
中图分类号
F426.61 []; F812.45 [财政支出]; F224.32 [博弈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近年来,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产业政策预期目标的现实趋向下,围绕着产业政策带来的激励扭曲而致使其存在是否合理的争议也在不断增多,其中骗取财政补贴问题更成众矢之的。考虑到政策预期能改变市场主体,市场主体也能改变政策效果,这就形成了"动机——行为——结果"的连锁反应。基于此,从博弈论视角出发,对补贴政策执行中形成的激励扭曲问题给予了理论阐释,并对光伏补贴政策演变及其对市场主体行为影响的历程进行全面总结,认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虽然会使补贴政策容易遭遇道德风险这一实践层面的困境而进退两难,但在政策预期目标的硬约束下基于政策执行中的实践试错反馈而实现政策方向和力度调控方式的转型是可以实现激励相容的,因此产业政策正向激励效应的最大化既是政策设计的初衷,也是实践执行中应该坚持的原则。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