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控制、债务融资与大股东利益侵占——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9
作者
雒敏
机构
[1] 南京大学会计系
关键词
资金侵占; 债务融资; 银行债权; 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
D O I
10.13781/j.cnki.1007-9556.2011.03.009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2004~2006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债务融资及其结构对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影响,从而揭示出我国上市公司中股东—债权人冲突和负债作为治理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债务融资总体上对大股东侵占行为没有治理效果,但债务融资中的银行债务及短期借款能够对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按最终控制人性质进行分组检验的结果表明,商业信用、银行债务与短期借款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能够对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起到更好的治理作用,而长期债务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中不但没有起到治理作用,反而加剧了大股东的利益侵占。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公司治理、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 [J].
高雷 ;
张杰 .
金融研究, 2009, (05) :121-140
[2]   银行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邓莉 ;
张宗益 ;
李宏胜 .
金融研究, 2007, (01) :61-70
[3]   国家控制、政府干预、银行债务与资金侵占 [J].
高雷 ;
何少华 ;
仪垂林 .
金融研究, 2006, (06) :90-98
[4]   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成长 [J].
李斌 ;
江伟 .
南开经济研究, 2006, (03) :68-78
[5]   中国上市公司的负债是否发挥控制作用 [J].
沈艺峰 ;
沈洪涛 ;
张俊生 .
证券市场导报, 2006, (02) :43-50
[6]   股权分置、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 [J].
马曙光 ;
黄志忠 ;
薛云奎 .
会计研究, 2005, (09) :44-50+96
[7]  
大股东的隧道挖掘与制衡力量——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证据[J]. 唐清泉,罗党论,王莉.中国会计评论. 2005(01)
[8]   “掏空”与所有权安排——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经验证据 [J].
李增泉 ;
孙铮 ;
王志伟 .
会计研究, 2004, (12) :3-13+97
[9]   资本结构、债权治理与公司绩效:一项经验分析 [J].
于东智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01) :87-94
[10]   中国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效率的实证分析 [J].
杜莹 ;
刘立国 .
证券市场导报, 2002, (12)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