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中国西部晚第三纪—第四纪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6
作者:
孙镇城
冯晓杰
杨藩
徐钰林
杨平
李东明
机构:
[1] 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2] 青海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介形类,新生代,陆相咸化湖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158.1 [];
P9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报导了中国西北晚中新世—第四纪陆相咸化湖泊介形类群中发现的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并从生态和古地理的角度论证了它们属于非海侵来源,图示了这些生物化石的地理分布。认为由于主要受到干燥气候下咸化湖泊环境的控制,中新世以来,喜盐水生生物群介形类、有孔虫和钙质超微生物等随干旱气候控制的咸化湖泊不断向东扩展。因此,不能笼统地把这些生物化石作为海侵证据。根据地质学现实主义类比原则,提出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没有大规模的海侵沉积,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来自陆相咸化湖泊和深水湖泊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2+14-15
页数:5
相关论文